物理学院“博约学术论坛” -孟君- 第545期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10-18邀请人:
报告人:
时间: 2025-10-18
地点:
主讲人简介:



物理学院“博约学术论坛”系列报告
第545期
题目:厄尔尼诺预测中的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 |
报告人:孟君 副研究员(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) 时 间:2025年10月18日(周六)下午3:30 地 点:线下—良乡校区,理学楼B203会议室 |
摘要: 气候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,具备显著的多尺度、非线性等特性,为系统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应用场景。我们的研究涉及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对极端天气、气候临界点及气候变化等重要气候现象的交叉研究,聚焦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与方法创新。本报告以高影响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为例,该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异常升温,平均每2-7年发生一次,对全球极端温度和降水产生重大影响。然而由于海气耦合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,其长期预测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。针对该问题,我们基于统计物理、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、信息熵等理论方法,提出了气候网络的结构相变、系统样本熵、物理约束的深层储备池学习等一系列交叉研究框架,成功实现了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早期准确预测,并揭示了该现象的爆发与赤道中、东太平洋区域海水温度同步性,西太平洋WWV存在显著关联,此外我们近期还提出了ENSO双稳态模型,用来刻画厄尔尼诺现象的振荡机制,并预言了其在气候变化下的临界行为与未来演化。 |
简历: 孟君,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,副研究员,中科院百人计划B。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,之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(2014-2016)、以色列巴伊兰大学(2015-2018)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(2018-2020)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、PNAS、Physics Report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篇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统计物理与气候科学的交叉研究,致力于揭示气候系统演化的内在物理机制与规律,并推动统计物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。发展了气候网络的统计物理分析框架,揭示气候系统多尺度关联结构与互馈机制;提出了基于统计物理相变理论的气候演化分析新框架,将相变理论创新性地拓展应用至气候系统研究中;构建了以系统复杂度为核心的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,首次提出并定量表征了“天气无序度”和“系统复杂度”等关键概念,深入解析天气稳定性与极端事件可预测性的内在机制。 |
联系方式:liupeng@cnpigeon.com 邀请人: 刘鹏 研究员 网 址:http://physics.cnpigeon.com/ 承办单位:物理学院、先进光电量子结构设计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|
